湖山纪游

吴山东南秀,葱郁盘帝城。
西湖据其趾,御气通波心。
余膏被草木,蔚眼皆欣荣。
□晨天宇穆,惠风汎初晴。
春色正妍妙,放怀共扬舲。
中流入汗漫,旷阔无埃氛。
湖光挟山渌,倒射玻璃青。
丝管响空翠,楼观森峥嵘。
献酬杂歌啸,烂漫纷醉醒。
取乐固莫并,兴怀一何深。
缅惟昔三贤,精爽日以沈。
但余画像在,尚想鸣佩襟。
希古秉微尚,崇鸦摅恬情。
羌予翳蓬藋,无复修正组缨。
淡泊自有得,荣华非所欣。
舍舟纵散策,逸兴生崚嶒。
白云引遐眺,碧岫延深登。
幽期浩无涯,忽到静者门。
长松有令姿,流水无俗声。
绝磴猿可呼,出谷莺始鸣。
乃知物外境,兹象本不惊。
逝耶初无将,至耶亦无迎。
便将谢尘鞅,兹焉支颓龄。
山鸦接晚翅,落日催行縢。
归欤赋新篇,聊复记吾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览杭州西湖和吴山的惬意场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开篇用"吴山东南秀"点出杭州城的山水格局——葱郁的吴山盘踞在皇城旁,西湖依偎在山脚下,湖面水汽蒸腾。阳光滋养着草木,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春色。诗人选择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出游,湖面开阔没有尘嚣,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就像透明的玻璃。

中段写游玩的热闹场景:音乐声在苍翠山间回荡,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人们饮酒唱歌,醉态可掬。但欢乐之余,诗人突然想起古代三位贤人(可能指白居易、苏轼等曾治理杭州的名臣),虽然他们的精神永存,但画像终究只是遗物。这里透露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后段转入哲理性思考:诗人表示自己宁愿像野草般淡泊,也不追求荣华富贵。弃船登岸后,山间白云、碧峰、松涛、流水构成超脱尘俗的境界。连猿啼莺鸣都显得纯净,这种物我两忘的状态让他想在此隐居终老。

全诗以"归欤赋新篇"作结,说明这次游览激发了创作灵感。最精彩的是"逝耶初无将,至耶亦无迎"两句,用通俗话说就是: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留不住,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豁达心态。诗中既有"玻璃青"这样新颖的比喻,也有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在写景中自然融入了哲理感悟。

王执礼

王执礼,号竹寮,金华(今属浙江)人(《咸淳临安志》卷二五)。与理宗宝祐中知丰县朱杰同时(清光绪《金华县志》卷九)。今录诗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