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守中至龙盘山中(滁州诗。正德癸酉年到太仆寺作)

未尽师生六日情,天教风雪阻西行。
茅堂岂有春风坐,江郭虚留一月程。
客邸琴书灯火静,故园风竹梦魂清。
何年稳闭阳明洞,榾柮山炉煮石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师生情谊的深厚情感,以及因风雪阻隔而无法继续西行的无奈。诗的开头提到,六天的师生相处时间虽短,但情感却未尽,然而天公不作美,风雪阻碍了行程。这里既展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也透露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作者在简陋的茅屋中,虽然无法享受到春风般的舒适,但仍然在江边的城郭停留了一个月。这里既表现了作者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他在等待时机继续前行。

诗的第三联则描绘了作者在客居他乡时的生活状态。琴书相伴,灯火安静,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却因思念故乡的风竹而感到宁静。这里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他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安稳地隐居在阳明洞中,用山炉煮石羹,过上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雪阻隔、客居他乡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师生情谊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