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独坐庭院时的孤寂与感伤,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诗人深夜独坐,思绪飘渺。"幽思真疑入杳冥"说他的愁思仿佛飘进了虚无缥缈的远方,"兀然中夜坐閒庭"则刻画了他半夜突然惊醒、独自呆坐庭院的画面。这两句营造出一种恍惚迷离的秋夜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菊樽漫对陶颜绿"用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说对着菊花饮酒却无人共饮;"藜火空迎阮睫青"用阮籍夜读的典故,说挑灯夜读却无人理解。后两句"十载行藏嗟落落,三秋怀抱恨惺惺"直接抒发十年来的失意和秋天的伤感,用"落落"形容孤独,"惺惺"表示清醒的痛苦。
最后两句以羌笛声作结,将情感推向高潮。不知何处传来的羌笛声,在风中时断时续,就像哽咽的哭声,把秋夜的凄凉和诗人的伤感都凝聚在这呜咽的乐声中。
全诗以"幽思"起,以"哽咽"终,通过庭院独坐、借酒消愁、挑灯夜读等场景,配合秋天的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人生失意的感伤。典故的运用自然贴切,羌笛的加入更添悲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个秋夜里诗人无处排遣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