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开头说皇帝重视文化教育("圣主方右文"),学校里的学习环境很好("泮宫芹藻美")。朝廷选拔官员有原则,主要从科举出身的进士里挑("间用名进士"),不随便走其他门路("他涂不以杂")。
中间提到50岁在古代算壮年("五十曰艾年"),正是当官的好时候。诗人认为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儒师")比普通官吏强太多("奚啻相倍蓰"),这里用了个夸张说法,意思是好得不止五倍十倍。
后面抛出个问题:宽松的教育政策和严厉的行政管理哪个更好?("试问敷教宽,何如猛政理")最后提醒当官成功与否要看方法是否巧妙("宦成论巧拙"),选择政策时要好好斟酌。
全诗核心是说:国家要重用读书人,当官既要有文化修养,也要懂得灵活施政。就像现在说"既要重学历,也要讲方法",把古代选官用人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