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诚吟

天虽不语人能语,心可欺时天可欺。
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
人心先天天弗违,人身后天奉天时。
身心相去不相远,只在人诚人不推。

现代解析

这首《推诚吟》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人和天(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或宇宙法则)的关系,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关键看你诚不诚心去发现。

前四句说:天不会说话但人能说话,人可以骗自己的心但骗不了天。其实天和人离得很近,就像人心和天意是相通的,只是很多人自己没意识到。这里用"天不说话"对比"人能说谎",突出人心的力量——你骗得了自己,但逃不过自然规律。

中间两句是核心:如果人能在天意显现之前就顺应规律(比如日出而作),天不会和你作对;如果行动稍微晚一点(比如错过播种季节),那就要老老实实遵守天时。就像农民种地,提前备耕能丰收,误了农活就得看老天脸色。

最后两句点题:身体和心灵本来就是一体的,就像人和自然本该和谐共处。问题在于很多人不愿意"推诚"——推开心门诚实面对。就像现在很多人明知熬夜伤身,却自欺欺人地刷手机,这就是不"推诚"的表现。

全诗用"天"和"人"的互动打比方,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远方,就在你是否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内心,是否愿意遵循生命的基本规律。就像手机没电要充电一样简单,但总有人边充边玩伤电池,这就是现代版的"心可欺时天可欺"。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