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初晴
屏翳盗天权,丰隆据天宇。
沴阴抗六阳,入夏苦旬雨。
炼石无娲皇,天漏谁与补。
羲和驾赤轮,倏睹朝旭吐。
泥虫起踯躅,淖羽鼓掀舞。
倚杖拟郊行,脱屣始出户。
喜气薄林峦,生意溢蘅杜。
天公本无心,造物谁实主。
今昔倏变化,阴晴孰吹煦。
我欲叫苍苍,叩阍挝天鼓。
苍生在巅崖,何时脱辛苦。
沴阴抗六阳,入夏苦旬雨。
炼石无娲皇,天漏谁与补。
羲和驾赤轮,倏睹朝旭吐。
泥虫起踯躅,淖羽鼓掀舞。
倚杖拟郊行,脱屣始出户。
喜气薄林峦,生意溢蘅杜。
天公本无心,造物谁实主。
今昔倏变化,阴晴孰吹煦。
我欲叫苍苍,叩阍挝天鼓。
苍生在巅崖,何时脱辛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入夏初晴》描绘了久雨初晴时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抒发了对自然无常和民生疾苦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苦雨困局(前六句)
用神话意象写连绵阴雨带来的压抑:屏翳(雨神)偷走天空控制权,雷神霸占天宇,阴湿对抗着阳气,入夏后苦雨持续十天。这里用"炼石补天"典故的缺失(没有女娲来补天漏),暗示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助。
2. 骤晴生机(中六句)
太阳神羲和突然驾着日车出现,朝阳破云而出。雨后泥泞中虫豸开始爬动,湿漉漉的鸟儿振翅欢舞。老人拄杖想出门走走,刚脱掉木屣就感受到山林间蒸腾的生机,草木香气扑面而来。这里"泥虫""淖羽"的生动描写,与"喜气""生意"形成强烈对比。
3. 天问之思(后六句)
转入哲理思考:老天本无偏爱,究竟谁在主宰万物?阴晴变幻如呼吸般无常。诗人想质问苍天、敲打天门("叩阍挝天鼓"),替在悬崖般困境中挣扎的百姓发问:何时才能摆脱苦难?最后将自然现象与民生疾苦巧妙关联。
诗歌魅力在于:
- 神话与现实交织,写雨用盗天权的神仙,写晴用驾日车的羲和,充满想象力
- 观察细腻,"泥虫踯躅""脱屣出户"等细节让画面鲜活
- 由景入情,从喜雨霁到忧苍生,体现传统文人关怀
- 语言张弛有度,苦雨时压抑凝重,转晴时轻快流动,结尾又转为沉郁叩问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展现阴雨灾害的压抑镜头,突然切到阳光穿透云层的特写,接着捕捉雨后小生物的生动细节,最后镜头拉远,转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