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吴董卿赠别

浪游人海驯龙性,捆载舟车品虎形(君主西岸榷盐。)。
筐箧锥刀留偃蹇,兵戈城郭走精灵。
馀生上冢何能问,残梦寻春共未醒。
高咏深杯成此别,西山剩压一痕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者在动荡时代中的复杂心境,充满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联"浪游人海驯龙性,捆载舟车品虎形"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在人海中漂泊(浪游),原本像龙一样自由不羁的性子(龙性)也被迫收敛(驯)。后句写自己像货物一样被捆在车船上奔波(捆载舟车),还要强装出虎的威猛样子(品虎形),暗示在官场(榷盐指盐务官职)不得不伪装自己。

颔联"筐箧锥刀留偃蹇,兵戈城郭走精灵"继续写矛盾处境:前句说行李中(筐箧)连锥子小刀都要小心收着(偃蹇指小心谨慎),后句写战乱中(兵戈)自己像精灵一样在城郭间穿梭求生,展现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颈联"馀生上冢何能问,残梦寻春共未醒"转入抒情:余生连给祖先上坟都难做到(上冢何能问),和友人一样都活在未醒的春梦中(共未醒),表达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和对理想的迷茫。

尾联"高咏深杯成此别,西山剩压一痕青"写离别场景:我们高声吟诗、畅饮作别(高咏深杯),望向远处西山只留下一抹青色(剩压一痕青),这个开阔的结尾用青山意象冲淡了离愁,也暗示着对自由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官场束缚(驯龙)、战乱动荡(兵戈)、家庭责任(上冢)这些沉重话题,通过龙虎精灵等生动比喻和青山杯酒等意象,写得既深沉又洒脱。特别是"共未醒"三字,道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苦闷,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身不由己却又努力保持尊严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