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风雅的赏花聚会,充满生活情趣和女性之间细腻的情感互动。
前两句写一群女子在水明楼上聚会赏花,她们仔细品评着各种花朵,像挑选美玉珍珠一样认真比较。"屑玉研珠"这个比喻生动展现了她们赏花时的专注神态,仿佛在鉴赏珍宝。
后两句特别有趣:一位姑娘折下一枝红芍药,首先想到要送给"花王"——这里可能暗指聚会上最美的那位女子,或是她们中间最受尊敬的人。"镜台先欲赠"这个细节很妙,既可能是对着镜子打扮时想送花,也可能指把花放在梳妆台上准备赠送,展现了女子之间那种带着几分俏皮的小心思。
全诗通过赏花、赠花的日常场景,展现了古代女子休闲生活的一个侧面,那种对美的欣赏、比较和分享的过程,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雅致与温馨。芍药在古诗中常象征情谊,更添一丝含蓄的情感色彩。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