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段段寒沙浅水,萧萧暮雨孤篷。香罗不共征衫远,砧杵客愁中。
别恨慵看杨柳,归期暗数芙蓉。碧梧声到纱窗晓,昨夜几秋风。

现代解析

这首《乌夜啼》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上片写旅途中的凄凉景象。"段段寒沙浅水"描绘出荒凉的河滩和浅水,暗示旅途的艰辛;"萧萧暮雨孤篷"用雨声和孤舟烘托出寂寞的氛围。后两句写游子身上的香罗(可能是爱人赠送的香囊)虽然还在,却无法缓解远行的愁苦,而远处传来的捣衣声(砧杵声)更勾起了思乡之情。

下片直接抒发思念。"别恨慵看杨柳"说因为离别之苦,连杨柳都懒得看(古人常用杨柳象征离别);"归期暗数芙蓉"则偷偷计算着芙蓉花开时的归期(用花开花落暗示时间流逝)。最后两句很巧妙:昨夜秋风吹动梧桐的声音一直传到天亮,暗示主人公整夜未眠,在秋风中数着日子等待归期。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完美结合:寒沙、暮雨、砧杵声、秋风都是实物,但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绪;而"慵看"、"暗数"这些动作,又让无形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特别是最后用梧桐声暗示彻夜难眠,比直接说"我想家"要含蓄深刻得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