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尹大赴京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送别友人尹大赴京时所作,通过秋日景色的烘托和典故的化用,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期许。

前两句"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许由隐居时把瓢挂在树上,伊尹曾背着鼎去见商汤。这里诗人以许由自比,暗示自己甘于隐居;同时将友人比作伊尹,期待他像伊尹辅佐商汤那样在京城建功立业。这种对比既显出谦逊,又饱含对友人的鼓励。

中间四句描绘秋日送别的场景:竹叶酒斟满离别杯,桃花(可能指晚开的秋桃)映照远去长路,银河低垂透着秋意,西沉月亮带着寒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冷寂寥的离别氛围,特别是"低河""落月"的描写,把时间推到夜深将晓的临别时刻,更显难舍之情。

最后两句"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是临别叮咛:如果收到你的书信(素书),我这幽静山谷也会为你的前程而欣喜。"伫宾行"三字尤为动人,仿佛看见诗人长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身影。全诗在典故与实景的交织中,既见真挚友情,又含人生期许,含蓄深沉。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