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玉山庄居

樵路交行石,人家半住云。
向来披野服,曾到醉山樽。
虎迹沿波见,鸡啼隔树闻。
白头离乱日,只认是桃源。

现代解析

《过玉山庄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乱世的感慨和向往。

开头两句“樵路交行石,人家半住云”描绘了山庄的自然环境:樵夫的小路蜿蜒穿过岩石,而人家仿佛半隐在云雾中。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接下来的“向来披野服,曾到醉山樽”则进一步展现了山庄生活的自由与惬意。作者穿着简朴的衣裳,曾经在山庄里畅饮,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的“醉”不仅仅是醉酒,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与满足。

“虎迹沿波见,鸡啼隔树闻”通过对动物踪迹和声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庄的宁静与祥和。老虎的脚印沿着溪流可见,鸡鸣声透过树林传来,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山庄的生机与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白头离乱日,只认是桃源”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作者在经历了乱世后,已经白发苍苍,而这个山庄对他来说,就像是一个与现实世界隔绝的“桃花源”。这里的“桃源”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象征着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期盼,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与美好。

张埴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