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 其二十三

季布多战功,数能窘汉王。
摧刚以为柔,得脱因濮阳。
朱家不相负,名声闻四方。
滕公非任侠,为汉求忠良。
从容为上言,私怨以之忘。
廷叱樊将军,十万罢横行。
辞气何刚直,殿上皆惊惶。
天下虑摇动,生民尚痍创。
嫚书禽兽言,安足争短长。
孝惠至高后,兵革久不兴。
实以季布力,海内得宁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名将季布的故事,用通俗的语言来理解就是:

1. 季布的本事:
开头说季布打仗厉害,多次让刘邦(汉王)吃瘪。但他懂得"以柔克刚"的智慧,比如在濮阳之战中巧妙脱身,说明他不是只会蛮干的莽夫。

2. 讲信用的真汉子:
提到朱家(季布的恩人)没有辜负他,季布也因此名扬天下。这里强调季布重义气、守承诺的品质,像古代版的"好人有好报"故事。

3. 滕公的格局:
滕公(夏侯婴)作为刘邦的部下,没有因为私人恩怨报复季布,反而推荐他做官。这里夸刘邦团队能放下私怨、重用人才,体现了治国的大智慧。

4. 朝堂名场面:
诗中描写季布在朝廷上怒斥樊哙(想带兵打仗的将军)的场景——他直言天下刚安定,百姓需要休养,打仗只会让民生更苦。这番硬气的话把满朝文武都震住了,就像今天有人敢在重要会议上说真话。

5. 历史贡献:
最后点明季布的劝谏让汉朝避免战争,从刘邦到吕后时期天下太平("海内宁康")。把他比作国家稳定的"定海神针"。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刚直劝谏"和"以柔克刚"两个侧面,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的真英雄形象。
- 通过对比(比如樊哙的冲动和季布的冷静),突出理性声音的重要性。
- 最后落到民生福祉,说明真正的英雄不是追求战功,而是心系百姓。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硬核劝架诗",告诉我们:能打架不算牛,能阻止不必要的打架才是真牛;敢吵架不算强,能为老百姓说真话才是真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