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八月十四的夜晚,坐在海堤上仰望月亮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首句“草横长岸乱纷纷”,描绘了岸边杂草丛生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无序的感觉。接着“坐使清辉半属君”,这里的“清辉”指的是月光,诗人坐在那里,感受到月亮的光辉仿佛只属于他一个人,暗示了一种宁静与独享的意境。
“凡木有枝常碍月,小丘临海欲生云”,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周围的景色。普通的树木枝叶繁茂,常常遮挡了月光,而海边的小山丘仿佛在酝酿云雾,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这里也暗示了世俗的纷扰和自然的纯净之间的对比。
“寸心久已冥千里,俗眼犹嫌靳一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宁静的境界,但世俗的眼光却仍然斤斤计较,不肯放松一分。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最后两句“明夜更从高处望,任教圆缺付云云”,诗人表示明天晚上会从更高的地方继续仰望月亮,无论月亮是圆是缺,都任由它自然变化。这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对自然规律的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海堤望月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