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写给学生们看的,用通俗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明明有康庄大道可走,为什么总有人偏要走危险小路?
诗里把人生比作通往京城的路。第一句说"长安有路极分明"——就像去首都的大路又宽又明显,人生正道(比如读书明理、踏实做人)其实清清楚楚摆在那儿。但有些人("幽人"指隐士性格的人)非要躲开大路,结果让杂草(蓁茅)长满小路,最后这些路只能给野鹿乱跑——比喻人若总逃避现实,最后只会荒废自己。
中间四句更生动:这种人听说"绝境"(危险但刺激的路)就瞎幻想,别人给他指正道他反而害怕。就像现实中有些人总觉得"捷径""偏门"更诱人,对按部就班的生活嗤之以鼻。
最后两句像警世恒言:硬要往毒蛇窝(蛇虺窟)里钻的人,最终会摔下山崖丧命。王阳明这是用血淋淋的意象告诫学生:别被猎奇心理害了,追求虚妄的东西可能赔上性命。
全诗妙在用"迷路"这个日常经验,说透了人性弱点——总觉常规路太平淡,非要去试危险的路。就像现在有人明知诈骗套路,还觉得自己不会上当;明知熬夜伤身,却觉得倒霉事轮不到自己。王阳明五百年前写的这首诗,今天读来依然扎心。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