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同北山阮亭两先生实庵蛟门方山修来子昭良哉诸子介眉家兄泛通惠河属郁生作图歌以纪之

贱子行役钝无用,老牛服箱鞭不动。
鸦轧泥涂垂辔衔,白汗翻浆四蹄重。
五闸濑激长河通,一桥云耸白塔共。
中流破版鸭嘴船,摇橹唱筹日倥偬。
官帖例耗水衡钱,短车苦捉天庾贡。
一百七十万石米,常抱东南民力痛。
自春徂夏风日佳,吏人趋走蛮触閧。
夹岸柳花半篙水,何暇延赏作清供。
重阳料峭西风急,老菊丛开燕麦种。
客来快马著轻衫,大呼上船气豪纵。
崖崩秃树黄叶翻,瓦罂浊酒白衣送。
捩柁开头百丈牵,欸乃无声双蹇鞚。
长年三老不曾识,赤脚奴子为此弄。
岂是操舟张水嬉,但同打鼓骑屋栋。
可笑兹游亦草草,萧骚野态集驺从。
日暮入城寒雁来,软尘扑面同一梦。
郁生为埽秋汎图,我欲作歌招屈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秋日泛舟通惠河的聚会,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幽默自嘲的笔调,展现了官场生活的疲惫与文人雅集的洒脱。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官场疲惫(前16句)
诗人用"老牛拉车"自比,形容公务繁重如牛负重。描写漕运的艰辛("一百七十万石米"),暗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官府文书("官帖")和漕运制度("天庾贡")带来的压力,让他无暇欣赏两岸春光。

2. 秋日雅集(中间14句)
重阳时节,友人豪迈登船("大呼上船气豪纵"),浊酒黄叶间尽显名士风流。故意用"赤脚奴子""打鼓骑屋栋"等俚俗描写,制造反差趣味,体现聚会的随性自在。

3. 人生感悟(最后6句)
聚会匆匆结束("可笑兹游亦草草"),回城时"软尘扑面同一梦"道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结尾想用画作和诗歌召唤屈原、宋玉,既显文人雅趣,又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沉重公务与潇洒游玩形成鲜明对照
- 幽默自嘲:自称"贱子",把官差比作老牛
- 画面感强:黄叶翻飞、浊酒白衣等意象营造秋日意境
- 口语化表达:"大呼上船""赤脚奴子"等用语活泼生动

全诗在调侃中流露真情,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以艺术创作(画与诗)作为精神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典型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