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青瓷墩一嘉万间宫中物也偶成四十二韵
陶旊工精艺,宫庭岁进瓷。
尚方传甓器,雅具列香墀。
采夺三云殿,光摇百子池。
土铏虽质朴,瓦注更葳蕤。
婀娜花全绕,丰茸叶倒披。
赤霄翔孔雀,丹陛翊文螭。
方丈山崷崒,昆明水渺瀰。
偶然留小物,亦足访前规。
摩刮人堪鉴,雕锼鸟细窥。
坚疑山斲骨,滑想玉流脂。
雨过遥天后,山横积翠时。
此时看秘色,是处映清姿。
古佛螺盘髻,飞仙黛作眉。
削成青玛瑙,莹出碧琉璃。
石鼓形如肖,弦鼗柄莫持。
雨中迷瑟瑟,霜后认差差。
位置应何所,承平略可追。
低凭缘斗草,小立为争棋。
清暑晨常到,迎凉晚最宜。
止惟依鹿女,眠只护猧儿。
岂有缁尘拂,常劳红袖垂。
坐来弹锦瑟,倚去写乌丝。
一自军烽急,惊闻战角悲。
铜槃嗟已折,金碗出无期。
似尔真流落,如人阅盛衰。
未曾同璧碎,且得共杯遗。
飘荡随门柳,荒寒带砌葵。
自怜时代改,莫笑主人为。
寒露零逾净,冲风撼不欹。
恍依鸦臼歇,任当马鞯骑。
蒲椅欢相得,绳床据似之。
看云尝独起,待月或频移。
讵可横成枕,谁教破作瓻。
枯藤空自裹,旧绣漫轻施。
桐叶留诗客,猫雏配画师(王凝有绣墩狮猫图)。
泥澄官置局,油彻内分司。
往者曹皆偶,今兹数只奇。
爱因同铁石,嘲是近尻脽。
萍实浮宁类,匏瓜见定疑。
底须论国宝,已拟算家赀。
翡翠无留羽,珊瑚有断枝。
人间今昔意,于此感成亏。
尚方传甓器,雅具列香墀。
采夺三云殿,光摇百子池。
土铏虽质朴,瓦注更葳蕤。
婀娜花全绕,丰茸叶倒披。
赤霄翔孔雀,丹陛翊文螭。
方丈山崷崒,昆明水渺瀰。
偶然留小物,亦足访前规。
摩刮人堪鉴,雕锼鸟细窥。
坚疑山斲骨,滑想玉流脂。
雨过遥天后,山横积翠时。
此时看秘色,是处映清姿。
古佛螺盘髻,飞仙黛作眉。
削成青玛瑙,莹出碧琉璃。
石鼓形如肖,弦鼗柄莫持。
雨中迷瑟瑟,霜后认差差。
位置应何所,承平略可追。
低凭缘斗草,小立为争棋。
清暑晨常到,迎凉晚最宜。
止惟依鹿女,眠只护猧儿。
岂有缁尘拂,常劳红袖垂。
坐来弹锦瑟,倚去写乌丝。
一自军烽急,惊闻战角悲。
铜槃嗟已折,金碗出无期。
似尔真流落,如人阅盛衰。
未曾同璧碎,且得共杯遗。
飘荡随门柳,荒寒带砌葵。
自怜时代改,莫笑主人为。
寒露零逾净,冲风撼不欹。
恍依鸦臼歇,任当马鞯骑。
蒲椅欢相得,绳床据似之。
看云尝独起,待月或频移。
讵可横成枕,谁教破作瓻。
枯藤空自裹,旧绣漫轻施。
桐叶留诗客,猫雏配画师(王凝有绣墩狮猫图)。
泥澄官置局,油彻内分司。
往者曹皆偶,今兹数只奇。
爱因同铁石,嘲是近尻脽。
萍实浮宁类,匏瓜见定疑。
底须论国宝,已拟算家赀。
翡翠无留羽,珊瑚有断枝。
人间今昔意,于此感成亏。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件明代宫廷青瓷墩(瓷制坐具)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沧桑。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16句):描写瓷墩的精美工艺
诗人用"采夺三云殿,光摇百子池"等华丽比喻,形容这件宫廷瓷器釉色如云霞般绚烂,光泽能照亮皇家水池。通过"孔雀""文螭"等吉祥图案的描绘,展现其皇家气派,又用"坚疑山斲骨,滑想玉流脂"这样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瓷器坚硬如石、温润如玉的质感。
第二部分(中间22句):回忆瓷墩的宫廷生活
诗人想象这件瓷器在皇宫中的场景:宫女们靠着它斗草嬉戏("低凭缘斗草"),妃嫔倚着它下棋("小立为争棋"),夏天它是纳凉佳品("迎凉晚最宜"),甚至还有猫咪趴在墩上的温馨画面。这些细节让冷冰冰的文物突然有了温度,仿佛能看见明朝宫廷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后24句):感慨瓷墩的流落命运
随着"军烽急""战角悲"等词句,笔锋转向朝代更迭的悲怆。曾经尊贵的宫廷器物,如今流落民间成为普通坐具("蒲椅欢相得,绳床据似之"),像"飘荡随门柳"般漂泊无依。结尾"人间今昔意,于此感成亏"点明主旨:通过一件瓷器的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兴衰变迁。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以小见大:用日常器物承载历史重量,就像通过一个茶杯讲述整个茶文化
2. 今昔对比:从前宫廷的华丽与如今流落的对比,产生强烈情感冲击
3. 生动细节:描写瓷器上的花纹、使用场景等细节,让文物"活"了起来
就像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精美文物时,会忍不住想象它曾经的主人、经历的故事一样,诗人通过这件青瓷墩,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