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福道中

山径少曾平,人烟隔陇青。
浅流分石渡,低树碍舆行。
税籍全编户,村童半壮丁。
我来官此邑,三度究民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山村的真实景象,展现了作者作为地方官深入体察民情的过程。

前四句写景:山路崎岖不平,远处农家的炊烟与青翠田垄相映成趣。浅浅的溪流中露出供人踏足的石头,低垂的树枝时常碰到来往的车轿。这些细节生动呈现了山村交通的不便,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后四句写人:当地百姓都被编入征税名册,本该上学的孩童却已承担起成人劳作。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作者作为此地官员,已经三次深入民间调研。这里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山村百姓生活艰辛,连孩童都要参与劳作;二是作者认真负责,多次实地考察而非纸上谈兵。

全诗语言朴实如白话,却通过"浅流""低树""村童半壮丁"等具体意象,不动声色地揭示了民生疾苦,展现了古代勤政官员的真实工作状态。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又饱含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中国古代"为民父母官"的理想追求。

沈说

龙泉人,字惟肖。能诗。有《庸斋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