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庙宋钟
陵阳古仙人,记载说有二。
姓窦名子明,其术善服饵。
剖鱼得丹书,学仙志以遂。
或云放白龙,三年龙复至。
迎之上升天,颇类琴高事。
县名始汉时,山分纪唐志。
今实在宣城,三峰各位置。
庙貌古衣冠,血食斯土地。
旧碑已无存,难断汉晋异。
有钟钮辟邪,冶铁勒款识。
己卯纪绍兴,俗书不成字。
不知何年人,移来甘露寺。
急为涤尘封,审辨至再四。
手拓墨本归,挥汗忘形瘁。
我昨访梓君,庙碑皆明季。
又搜刻漏文,久已佚其器。
因叹古迹留,每遭造物忌。
此非神仙护,完好良不易。
长揖谢陵阳,感君锡奇秘。
姓窦名子明,其术善服饵。
剖鱼得丹书,学仙志以遂。
或云放白龙,三年龙复至。
迎之上升天,颇类琴高事。
县名始汉时,山分纪唐志。
今实在宣城,三峰各位置。
庙貌古衣冠,血食斯土地。
旧碑已无存,难断汉晋异。
有钟钮辟邪,冶铁勒款识。
己卯纪绍兴,俗书不成字。
不知何年人,移来甘露寺。
急为涤尘封,审辨至再四。
手拓墨本归,挥汗忘形瘁。
我昨访梓君,庙碑皆明季。
又搜刻漏文,久已佚其器。
因叹古迹留,每遭造物忌。
此非神仙护,完好良不易。
长揖谢陵阳,感君锡奇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探访陵阳庙古钟的故事,通过寻访古迹的过程,表达了对历史文物消逝的感慨和对神仙传说的遐想。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神仙传说(开头到"颇类琴高事")
诗人先讲述了陵阳仙人窦子明的传说故事:这位古仙人通过剖鱼得到修仙秘籍,后来修炼成仙,骑着白龙飞升。这些传说充满奇幻色彩,为后面的访古营造了神秘氛围。
2. 寻访古钟("县名始汉时"到"挥汗忘形瘁")
这部分详细记录了诗人实地考察的过程。他发现庙里古碑已失,只剩一口铸于南宋绍兴年间(己卯年)的铁钟,钟上刻着不太规范的文字。诗人不顾辛苦,亲自拓印钟文,表现出对文物的珍视。
3. 历史感慨("我昨访梓君"到最后)
诗人联想到其他已经失传的古物(如刻漏),感叹历史遗迹难以保存。最后幽默地说,要不是神仙保佑,这口钟恐怕也难保存至今,并开玩笑地向陵阳仙人行礼致谢。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神话传说和实地考察巧妙结合
- 通过一口古钟,串联起古今变迁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特别是拓印钟文时"挥汗忘形"的细节描写
- 结尾的幽默感冲淡了文物消逝的伤感
诗人通过寻访一口古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也让我们看到:每一件留存下来的文物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守护与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