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藏主之三衢

一会灵山已七年,寸心如铁鼻辽天。
无端归去思前事,话到柯消石也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多年后回忆往事的心境变化。

第一句"一会灵山已七年"用"灵山"代指修行之地,七年时光浓缩在"一会"之间,突出时间流逝之快。修行者看似平静,实则内心经历了许多。

第二句"寸心如铁鼻辽天"用两个反差极大的意象:心小如铁般坚硬,鼻子却大得能通天。这种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修行者外冷内热的矛盾状态——表面严肃,内心其实装着广阔天地。

第三句"无端归去思前事"的"无端"用得巧妙,看似随意想起往事,实则暗示这些回忆一直潜藏心底。修行者回到平凡生活后,过往经历自然浮现。

最后一句用"柯消石穿"的典故(水滴石穿的变形说法),比喻当年听过的佛法教诲像水滴一样,看似微弱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那些话语在岁月中不断发酵,最终改变了修行者的心智。

全诗通过时间跨度(七年)、空间对比(小大之辩)、动静结合(归去的身体与活跃的思绪),展现了一个修行者从执着到释然的心路历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方知刻骨深"的人生体悟。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