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三英 蜡梅

蜂房酿馀滋,众香薰蜜脾。
幻作应真面,行行排玉枝。
相看紫檀色,风摇振金锡。
天遣久住世,不畏高楼笛。

现代解析

这首《雪中三英 蜡梅》用生动的比喻和画面感,描绘了蜡梅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英姿。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蜜糖般的生命力(前四句)
诗人把蜡梅比作"蜂房酿蜜",金黄色的花朵像凝结的蜜糖,散发着甜香。用"应真面"(罗汉金身)形容蜡梅庄严的姿态,枝条像排列整齐的玉簪,既写出蜡梅的珍贵,又暗含佛家的超脱意味。

2. 风中舞动的铠甲(中间两句)
"紫檀色"指深褐色的枝条,像紫檀木般坚实;"金锡"是僧人手持的法器,这里形容蜡梅花朵在风中摇曳,如同晃动的金色铃铛。这两个比喻让静态的蜡梅突然有了动态的美感。

3. 寒霜中的斗士(最后两句)
点明主旨:蜡梅是上天派来人间的冬日使者,它不怕"高楼笛"(指刺骨的寒风,古人认为笛声能引风),在严寒中长久绽放。这里把植物拟人化,赋予其坚韧不屈的英雄气概。

全诗妙在将宗教意象(罗汉、法器)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既写出蜡梅的外形美,更突出其精神品格。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把常见的蜡梅写出了金刚不坏的气势——那些金色小花不是娇弱的花朵,而是披着铠甲与寒冬对抗的战士。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