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刘公宅翰林诸寮修瀛洲之会限韵得诗四首 其三

菊丛橙实竞寒青,客舍钟陵岁几经。
玉署俊游论接武,金兰交契到忘形。
盍簪琼树罗玄圃,张乐泠风起洞庭。
巳报泰阶呈国瑞,夜阑搔首望天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热闹场景,同时暗含对家国祥瑞的期盼。全诗用明快的意象串联,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

上半部分(前四句)像一组热闹的特写镜头:
- 开篇用"菊花丛"和"橙子果实"的鲜艳色彩(寒青指深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而"钟陵客舍"暗示这场聚会发生在南京一带。
- "玉署"(翰林院代称)才子们谈笑风生,像接力赛般畅谈诗文;"金兰之交"形容友情深厚到忘记礼仪约束,画面感极强。

下半部分(后四句)转向宏大的想象:
- "琼树簪花"和"玄圃仙境"的比喻,把聚会比作神仙宴会;"洞庭湖起凉风"的乐声,让人联想到《庄子》中"天籁"的典故。
- 结尾笔锋一转:听说朝廷台阶(泰阶)出现祥瑞,诗人夜不能寐挠头望天,把文人雅趣自然过渡到对国家祥瑞的关切。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视觉上:菊丛橙实、琼树玄圃构成绚烂的色彩碰撞
2. 听觉上:钟声、谈笑声、仙乐泠风形成多重奏
3. 情感上:从聚会酣畅→仙境遨游→家国情怀,情绪层层递进

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明明在写热闹聚会,突然抬头看星空的安静瞬间,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忧国情怀,让整首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