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上江陵其二

水落沙溆宽,雁声惊早寒。
舟子夜不寐,北风吹雀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江边的夜景,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孤寂与寒意。

第一句"水落沙溆宽"写江水退去后,露出宽阔的沙滩。用"水落"暗示季节已是秋冬,水位下降,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

第二句"雁声惊早寒"通过大雁的叫声和"早寒"二字,直接点出天气转凉。雁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也惊醒了诗人的寒意,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凄清的鸣叫。

后两句写船夫和船上的景象:"舟子夜不寐"说船夫深夜未眠,可能是被寒冷或心事困扰;"北风吹雀竿"写北风呼啸,吹动着船上的旗杆。一个"雀"字用得巧妙,既可能是旗杆上的装饰,也可能暗指船夫像麻雀一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水落""雁声""北风"这些意象,以及不眠的船夫这个人物,自然流露出一种漂泊在外的孤寂感。诗人就像那个船夫一样,在寒冷的夜晚难以入眠,听着风声感受着季节的变迁。短短20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江边寒夜图,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萧瑟与孤独。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