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殷无美

桃花红照白纶巾,去住阳关各惨神。
杜宇竞催题赋客,伯劳如送和歌人。
何惭骏骨还青海,独探骊珠上紫宸。
四十成名君岂暮,九重开阁在平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殷无美分别时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期许。

前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红艳的桃花映照着友人白色的头巾,两人在阳关(象征离别之地)依依不舍,神情黯然。"杜宇"(杜鹃鸟)和"伯劳"(鸟名)的鸣叫,仿佛在催促着诗人题诗赠别,又像是在为友人送行。

中间四句转为对友人的勉励:诗人说友人像骏马一样终将回到青海(比喻施展抱负的地方),又像探得骊珠(比喻获得珍贵之物)一样能在朝廷大展宏图。四十岁成名并不算晚,因为朝廷(九重)的大门永远为有才之士敞开。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桃花、鸟鸣)渲染离情,又用骏马、骊珠等比喻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赏。最后以"四十成名君岂暮"的劝慰作结,既化解了离别的伤感,又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阳关"、"紫宸"等典故的运用自然贴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