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乐歌十首。云门
(《云门》,轩辕氏之乐歌也,其义盖言云之出,润益
万物,如帝之德,无所不施。凡二章,章四句)
玄云溶溶兮,垂雨濛濛;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玄云漠漠兮,含映逾光;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万物,如帝之德,无所不施。凡二章,章四句)
玄云溶溶兮,垂雨濛濛;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玄云漠漠兮,含映逾光;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现代解析
这首《云门》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歌颂了帝王恩泽如云雨般广布天下的美德。
全诗分为两段,每段四句,结构对称。核心是把"玄云"比作帝王的仁德:
第一段写乌云带来绵绵细雨(溶溶、濛濛),就像帝王的恩泽持续滋润万物(涵濡不穷)。这里用轻柔的雨丝比喻恩惠的细水长流。
第二段写乌云虽暗却蕴含光芒(漠漠、逾光),就像帝王德行看似平常却普照四方(溥被无方)。这里用云中隐现的阳光比喻德行的深远影响。
全诗妙在三个地方:
1. 用常见的自然现象作比,人人都见过乌云化雨,容易理解
2. "类我圣泽/圣德"的比喻直白有力,把抽象的政治概念具象化
3. "不穷""无方"等词突出恩德的无穷无尽,给人宏大温暖的感觉
就像我们常说"润物细无声",诗人用云雨润泽大地的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仁政带来的生机。这种将政治赞美转化为自然诗意的写法,既避免了直白的阿谀,又达到了歌颂的效果。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