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豪门贵族奢华生活的场景,用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权贵阶层的铺张浪费。
前两句写豪宅的环境:用石头砌成的水渠引入皇家御河的活水,绿槐树荫下坐落着权贵的宅院。"五侯家"借汉代典故,暗示这是位高权重的人家。
中间四句详细描写豪宅内部的奢华:地毯四角压着香木雕刻的狮子,门帘上绣着避邪图案。通宵达旦地歌舞宴饮,直到天快亮还没结束,在深院里喝酒作乐,连计时用的漏壶都显得慢了。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贵族们挥霍无度的夜生活。
最后两句最讽刺:这些权贵已经把周边邻居的宅院都吞并了,却还在堆金积玉地购买名贵花卉。一个"吞"字形象地揭露了豪门侵占百姓财产的贪婪本性,"尚自"二字更凸显出他们永不满足的欲望。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由外到内层层推进,最后用两个特写镜头点明主题。诗人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铺陈奢华场景,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其中讽刺意味,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比直接指责更有力量。
秦韬玉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