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深夜回忆往事的感慨,语言平实却充满人生况味。
前两句"春梦惊回夜未央,百年回首剩凄凉"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人生场景:春夜里突然从梦中惊醒,回想自己的一生,只留下满心凄凉。这里的"春梦"既指真实的梦境,也暗喻人生美好却易逝的时光,"百年"则代指人的一生。
后两句"千摇万兀成何事,差觉抄诗意味长"是诗人的感悟:经历了无数坎坷起伏(千摇万兀),到头来发现都没什么意义,反而觉得抄写诗歌这样简单的事更有滋味。这里的"抄诗"既指具体的抄写行为,也象征着回归简单、寻找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年轻时追逐的轰轰烈烈,到头来可能不如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来得珍贵。这种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很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春梦""抄诗"这些日常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淡然。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