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虎丘枯桩和尚(骨撒金山江中) 其二

华雨台前倒法幢,海门浪里钉枯桩。
千古万古撼不动,碍塞泼天扬子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歌颂了一位高僧的精神力量。

前两句"华雨台前倒法幢,海门浪里钉枯桩":
- "华雨台"是佛教圣地,"法幢"指佛法旗帜。说旗帜倒下,暗示高僧圆寂。
- "海门浪里"指汹涌的长江口,"钉枯桩"把圆寂的高僧比作钉在激流中的木桩,突出其坚定不移。

后两句"千古万古撼不动,碍塞泼天扬子江":
- 用"千古万古"强调时间跨度,说高僧的精神永远不可撼动。
- "碍塞泼天"形容江水滔天却被阻挡,夸张地表现高僧精神力量之大,连长江都要为之改道。

全诗特色:
1. 用"倒法幢"和"钉枯桩"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间展现生死境界
2. "泼天扬子江"的夸张描写,把抽象的精神力量具象化
3. 四句诗由近及远,从具体场景延伸到永恒时空,意境宏大

诗人通过长江巨浪与枯木桩的强烈对比,告诉我们:真正的精神力量看似脆弱如枯木,实则能阻挡时间的洪流。这种以小见大、以弱胜强的哲学思考,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释了惠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