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谷书范滂傅贴

小春昼日如春晚,饮罢披图清兴远。
夜光照屋四座惊,金薤银钩真墨本。
当年太史谪宜州,肠断梅花栖戌楼。
拾遗不逢东道主,翰林长作夜郎囚。
蛮烟瘴雨森鈇钺,更值韩卢搜兔窟。
老色上面欢去心,惟有忠肝悬日月。
郡丞嗜好殊世人,投笺乞字傅儿孙。
平生孟傅是知已,笔下写出精神骞。
兴亡万古同一辙,党论到头不堪说。
刊章下郡汉道微,清流入河唐祚绝。
先朝白昼狐亦鸣,正气消尽邪气生。
殿门断碑仆未起,中原戎马来从横。
生蛟入手不敢玩,往事凄凉重三欢。
兰亭痤鹤徒尔为,好刻此书裨庙算。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幅书法作品(黄庭坚写的《范滂传》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忠臣气节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书法之美(前四句):
春天般的午后,作者饮酒赏字画,看到黄庭坚的书法墨宝光彩夺目,银钩铁画的字迹令人惊叹。这里用"夜光照屋"形容书法作品的耀眼光芒,用"金薤银钩"夸赞笔法精妙。

2. 历史悲歌(中间十二句):
通过黄庭坚(当年太史)被贬宜州的遭遇,联想到历史上范滂等忠臣的悲剧。用"梅花栖戌楼"写流放的凄凉,"夜郎囚"指代被贬的困境。提到东汉党锢之祸(刊章下郡)、唐朝清流被贬(清流入河)等历史事件,暗示每个朝代衰亡时,忠臣总是最先遭殃。而"殿门断碑""戎马纵横"等意象,生动展现了王朝末日的景象。

3. 现实感慨(最后八句):
回到现实,说现在有人(郡丞)珍重收藏这幅字帖要传给子孙。作者认为这字帖承载着黄庭坚的忠肝义胆(忠肝悬日月),比王羲之写《兰亭序》、梁武帝刻碑(痤鹤)更有价值。最后建议把这幅字刻碑流传,希望能对国家治理(庙算)有所裨益。

全诗妙在:
- 用"老色上面欢去心"这样生动的口语化表达,写人年老色衰但忠心不改
- 把书法作品比作"生蛟"(活蛟龙),说让人敬畏不敢亵玩
- 通过"兰亭痤鹤徒尔为"的对比,突出这幅字帖的现实意义
- 结尾"好刻此书裨庙算"点明主旨:希望后人从历史中汲取治国智慧

诗人借着评论一幅字帖,实际上是在讲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总是循环往复(兴亡万古同一辙),而忠臣的精神如同日月长存。这种借艺术谈历史的写法,既有文化深度,又饱含忧国之情。

柴中守

柴中守,号蒙堂,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中行弟。事见《宋元学案》卷七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