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杂兴 其一

古帝论匡山,南国之德镇。
迩来得跻攀,此语始吾信。
雄雄压九江,矗矗排万仞。
青天落飞瀑,白日雷霆震。
石镜俄忽开,孤光舞而运。
异花无冬春,瑶草亦芳润。
远公初渡江,道誉蔼东晋。
刘雷赞高风,遁世各无闷。
陈迹虎溪头,于今谁与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语言生动,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四句点出庐山(匡山)在南方的重要地位,说它像一座"德镇"(道德高地)。诗人亲临后,才真正相信古人对庐山的赞誉。接着用"雄雄""矗矗"等叠词,夸张地表现庐山压倒九江、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

中间八句集中写景:飞瀑如从青天坠落,声如雷霆;石镜般的湖面突然映出天光,像在舞动;山上奇花异草四季常青,充满仙气。这些描写动静结合,既有视觉冲击(飞瀑、石镜),又有听觉震撼(雷霆),还有嗅觉想象(瑶草芳香)。

后六句转入人文历史。提到东晋高僧慧远(远公)在此弘法,与刘遗民、雷次宗等隐士交往的佳话。最后以"虎溪三笑"的典故作结,用陈迹无人问津的淡淡惆怅,反衬出庐山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先用航拍展现全景,再用特写捕捉瀑布、山花等细节,最后用历史故事赋予山水以灵魂。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观+人文沉淀"的经典写法,让读者感受到庐山不仅是地理奇观,更是精神家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