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其三
田间决水鸣幽幽,插秧未遍麦已秋。
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
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
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
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闲适画面,同时暗含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前四句写农事与游玩的场景:田间水声潺潺,插秧还没结束麦子却已成熟,人们相约去竹林寺里烧笋,又到荷花洲上采藕。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农人顺应自然的生活节奏。
中间四句转到船上聚餐的惬意:船头切着鲜鱼,船尾煮着米饭,香气四溢。酒足饭饱后在微风中酣睡,把琐碎烦恼都抛在脑后。这里用"香浮浮"这样生动的口语,让人仿佛闻到饭菜香气。
最后三句笔锋一转,用"君不见"引出对比:壮士在困顿时为温饱奔波,但追求功名的人却永不停歇。这里暗含对两种生活态度的思考——是选择简单的田园之乐,还是执着于功名利禄?
全诗通过鲜明的画面对比,用日常生活的美好反衬功名追求的疲惫,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就像用白描手法画出的水墨画,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