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生动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诗人斋戒三天后终于赶上重阳节,今天才能登上高山。"三日斋馀过九日"用时间对比,突出登高的难得。"方得"二字透露出迫不及待的心情。
中间四句是登高所见:阳光随着大雁的身影渐渐远去,诗句随着湖水的声响源源不断地涌来。这里用"翩翩"形容大雁飞翔的轻盈,"衮衮"形容湖水流动的连绵,画面感很强。诗人说愿意为龙华寺留下佳作,不必羡慕古代戏马台那样的名胜,表现出洒脱的胸怀。
最后两句写菊花:菊花未必会辜负期待,正等着诗人用诗句来催它开放。这里把菊花拟人化,说它等着被诗句"催"开,构思很新颖,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
全诗通过登高、观景、赏菊这些重阳节的传统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语言通俗但意境优美,把寻常的节日活动写得趣味盎然,读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