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歌者何戡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离开京城二十多年后,再次听到熟悉的宫廷音乐时,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直接点明时间跨度——离开京城二十多年。这里的"天乐"指的是宫廷音乐,诗人一听到就控制不住情绪,说明这些音乐勾起了他很多回忆。

后两句"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特别感人。诗人发现当年的老相识只剩下歌手何戡还在,而何戡还特意为他唱起《渭城曲》(这是当时著名的离别曲)。这里用"唯有"和"殷勤"两个词,既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又体现了老友重逢的温暖。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音乐串起时光,宫廷音乐成了打开记忆的钥匙
2. 通过一个人的存在(何戡),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变迁
3. 最后点唱的《渭城曲》特别巧妙,既是实写当下,又暗含这些年的离别之意
4. 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读来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那种"故交零落"的唏嘘

这种用具体的小场景表达大时代变迁的手法,很容易让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我们都有过"重回故地发现一切都变了"的体验。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