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问讯华师学士山居

十年供奉避晨鸡,西掖苔缘学士题。
青径总输桃李在,碧山还妒凤凰栖。
书成日月私巾屦,业尽乾坤厌鼓鼙。
闻道农耕诸稍复,可无兰蕙长春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学士在战乱后的山居生活,通过对比战前战后的变化,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复苏的期待。

前四句写学士战前的生活状态:他像躲避晨鸣的公鸡一样远离朝廷纷争("避晨鸡"),在西边的官署("西掖")过着清幽的生活,连青苔都爬上了他题字的墙壁。桃李满园的青石小路("青径")和凤凰栖息的碧绿山林,暗示他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优越环境。

后四句转向战乱后的现状:曾经记录时光的书籍如今只能私藏("私巾屦"),对战争的厌倦让他看破世事("业尽乾坤")。但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听说农耕正在恢复,诗人期待着重现兰蕙芬芳的田园景象,透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希望。

全诗用"晨鸡"象征官场喧嚣,"凤凰"比喻高贵身份,"鼓鼙"指代战乱,通过这些意象的对比,展现了知识分子从仕途到隐居的心路历程。最后对农耕恢复的期待,反映了乱世文人对社会安定的普遍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