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泉师登白云山

白云古洞经三变,变入尼山亦快哉。
坐玉江楼移旧榻(白沙有“坐忘碧玉”之句。),著书云路有新台(甘泉师筑。)。
九龙(九龙,泉名)混混源头出,双蝶(双蝶,峰名)翻翻天际来。
何幸小生随杖屦,傍蹊赢得剪蒿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跟随老师甘泉登白云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师长的敬仰。

首联"白云古洞经三变,变入尼山亦快哉"用"三变"形容白云山景色的变化多端,而"尼山"暗指孔子讲学之地,暗示这里如同圣贤之地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颔联"坐玉江楼移旧榻,著书云路有新台"通过对比手法,既写老师甘泉新建的著书台,又提到前贤陈白沙的诗句,展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意味。

颈联"九龙混混源头出,双蝶翻翻天际来"生动描绘山间景色:九龙泉水流湍急,双蝶峰高耸入云。用"混混"形容泉水的奔涌,"翻翻"表现山峰的巍峨,充满动感。

尾联"何幸小生随杖屦,傍蹊赢得剪蒿莱"直抒胸臆,表达能跟随老师游山的荣幸。"剪蒿莱"这个细节既写实又富有深意,暗示在老师指导下获得学识上的收获。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登山过程、师生情谊、自然景观巧妙融合。通过具体意象(泉水、山峰、书台)的描写,既展现了白云山的壮美,又表达了对师长的敬重,最后落脚在求学获益的感悟上,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