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垂钓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隐逸趣味。
前两句用数字游戏带出环境:河北平原上星罗棋布的湖泊(九十九淀),天空中零星飞过的北方大雁(五三六点),既展现开阔的冬日景观,又透出垂钓者数着眼前景物的闲适。
中间四句像电影特写:雪花与柳絮交融的朦胧画面中,钓鱼人蜷缩的身影像干枯的莲蓬。村民家自酿的米酒(易酒、涞酒)在粗陶瓮里泛着白光,邻里窗户透出暖融融的炉火。这些细节形成强烈对比——户外是寒冷孤寂的垂钓者,室内是温馨的家庭生活。
结尾点出主旨:钓鱼人宁愿在风雪中坚守也不回家,这种倔强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陆龟蒙(天随翁)那样的隐士作风。一个"笑"字透露了诗人对这种超然态度的欣赏——在常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恰恰体现了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智慧。
全诗妙在将数字、色彩(白瓮红火)、温度(炉火与冰雪)巧妙搭配,用最朴实的农家元素,写出了文人向往的"苦中作乐"的隐逸境界。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