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上第春雹

雹子何孤竹屋声,只於花事軏无情。
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突如其来的冰雹对花朵的摧残,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感伤。

前两句用"孤竹屋声"形容冰雹砸落的声响,像孤独的竹子在敲打屋顶。"花事无情"直指冰雹对盛开花朵的残忍破坏,一个"軏"字(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暗喻冰雹与花朵的致命碰撞。

后两句更显沉痛。"青春"指代花朵最灿烂的时光,却已淹没在"残红"(凋零的花瓣)中。"更著渠侬"(还要加上它们)的质问,既是责备冰雹的无情,也是对命运无常的叹息。最后"何似生"三字,道出面对残酷现实时的茫然无措。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冰雹被赋予"无情"的特质,而凋落的花朵则承载着对生命脆弱的思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残红""青春"等意象的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春光易逝的惆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含蓄动人的魅力所在。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