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自王家无怨住襄城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词讲的是一个家族世代居住在襄城,人才辈出的故事。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家族荣耀(上片开头)
用"王家无怨"形容这个家族品德高尚,住在襄城世代出贤人。就像谢家台阶前的兰玉(比喻优秀子弟),马家庭院里的梧桐翠竹,每个后代都值得称赞。
2. 淡泊名利(上片中间)
作者提出思考:富贵和人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个家族能持续兴旺?暗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追逐名利。
3. 历史传承(上下片过渡)
提到这个家族在蜀地做官的传统,"又踏前朝脚"说明他们世代为官,就像踩着祖先的脚印前行。
4. 地方治理(下片开头)
描写当地治理良好的景象:官署建筑完好,百姓爱戴(甘棠典故指好官留下的恩泽),参天古树象征基业稳固。
5. 时代变迁(下片中间)
六十年山河依旧,但人事更替,就像花开花落连续不断。暗含对家族长久兴旺的赞叹。
6. 当代辉煌(结尾)
现在家族后人又成为高官(宰席指宰相之位),风采不减当年,完成了一个圆满的传承循环。
全词通过一个家族的延续,展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家风传承、德行为先的价值观念。用兰玉、梧桐等美好意象比喻人才,用甘棠典故赞扬惠政,将家族命运与国家治理巧妙结合,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延续性。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