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山阴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前四句写景:卷起竹帘不让它垂下,眼前景色鲜活生动。有了云彩的衬托,群山更显秀丽;不下雨的时候,反而更能看清山谷的奇特。这里用对比手法(有云/无雨)突出山景在不同天气下的魅力。
中间两句怀古:走在古道上,到处是历史遗迹;想到当年众多贤士的风采。由眼前实景联想到历史人物,拓展了诗歌的时间维度。
最后两句抒情:不要奇怪我写的新诗少,实在是山川太美让人应接不暇。用"没空写诗"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反而更强烈地表达了对美景的沉醉。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导游带着我们边走边看:先看云雾山川,再看古迹,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妙的是结尾——不是写不出诗,而是景色太美看不过来,这种表达方式既新颖又真实,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目不暇接的惊喜。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