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

长松瑟瑟摇悲风,方床冷枕鸣秋蛩。
短衾客子起孤闷,平明归思如春鸿。
我家君家各阳羡,梦寐不听闽山钟。
自从敌马饮江水,去住彼此随飞蓬。
那知万里一樽酒,碧云落日聊春(疑当作舂)容。
野林秋净山更远,楼殿突兀藏丹枫。
银⑴钩玉箸光照座,高歌大笑声摩空。
长亭著鞭莫太早,愁色正在登临中。
一身四海会面少,况我与子俱成翁。
径须留作千日醉,坐看春风舒小(四库本作少)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乱世漂泊的无奈,更有借酒消愁的豁达。

开篇用"长松悲风""秋蛩鸣叫"的冷清画面,营造出孤寂氛围。诗人半夜被秋虫声惊醒,思乡之情像春雁般急切——他和朋友邹德久都是江苏阳羡人,如今却因战乱("敌马饮江水"指金兵南侵)像蓬草一样飘零在福建。

转折出现在"一樽酒"的相聚。他们在丹枫掩映的楼阁中痛饮,银制酒器映着落日,放声大笑试图冲淡愁绪。"长亭"句最妙:明明该赶路却劝朋友别急着出发,因为离愁就藏在登高远眺的风景里。最后感叹人生聚少离多,索性痛饮千日,看春风催开小花——这既是无奈的自嘲,也是对当下欢聚的珍惜。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萧瑟秋夜到痛快宴饮,再到强颜欢笑的送别。最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要分离却强装洒脱"的真实感,让现代读者也能共鸣战乱年代普通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存智慧。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