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

冥搜携伴窥山腹,鬼斧神工眩心目。
鼋鼍之窟蛟龙宫,飞仙羽客纷游踪。
岿然足山当湖冲,上有古刹淩空蒙。
登峰放眼渺无际,浮乾荡坤开心胸。
秋云明净秋飙爽,三万六千平入掌。
水天相接涵虚无,点点青螺波下上。
莫向桃源问仙谷,石床丹灶在幽瞩。
谁道竹山无足奇,竹山之奇在山足。

现代解析

这首《竹山》就像一部风光纪录片,用文字带着我们沉浸式游览了一座神奇的山。全诗可以分成三个精彩段落:

开篇就像探险片开头——诗人带着伙伴深入山腹,眼前的奇石怪洞像被鬼神雕琢过("鬼斧神工"),让人联想到神话里鼋鼍蛟龙的巢穴。这里用"飞仙羽客"暗示山中常有仙人出没,为景色蒙上神秘面纱。

中间部分镜头拉远——登上山顶古刹远眺,三万六千顷的湖面尽收眼底(相当于50个西湖大小)。"浮乾荡坤"四个字特别震撼,让人感觉天地都在脚下浮动。秋高气爽时,湖水与天空连成一片,远处小岛像青螺般在波浪中若隐若现。

结尾反转很妙——诗人说别总想着找什么桃源仙境("莫向桃源问仙谷"),真正的仙境就在竹山脚下!那些石床丹灶(炼丹遗迹)藏在幽静处,需要细心发现。最后两句像导游的压轴提醒:竹山的精华不在山顶,而在山脚那些被忽略的奇景。

全诗最厉害的是空间调度:从钻山洞→登山顶→望湖面→回山脚,像无人机先俯冲再拉升。把常见的"登高望远"套路反过来写,告诉我们要学会低头发现脚下之美,这种观察角度比风景本身更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