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传奇感赋二律 其二

繁华事散逐流尘,犹忆当年富贵春。
玉树香亭园大观,金钗宝髻梦中人。
深思感报唯弹泪,怨债偿清好脱身。
浊世猖披无净土,大荒山上是仙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完《红楼梦》后有感而发的作品,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对书中繁华盛景消散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前四句描绘了《红楼梦》中令人难忘的奢华场景:大观园里的玉树香亭、佩戴金钗的贵族小姐们,这些富贵景象如今都像尘土一样消散了,只留在回忆和梦中。这里用"富贵春"来形容贾府当年的鼎盛时期,就像春天般绚烂却短暂。

中间两句道出了书中人物的命运:林黛玉用眼泪报答知遇之恩,贾宝玉最终偿还了情债得以解脱。这揭示了《红楼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哲理。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悟:现实世界污浊不堪,没有一片净土,只有大荒山(书中贾宝玉出家的地方)这样的仙境才是真正的归宿。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比"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消散","尘世的污浊"与"仙境的纯净",生动地传达了《红楼梦》"盛极必衰"的核心主题。诗中既有对书中情节的怀念,也包含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让读者在感叹命运无常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本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