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

冲冲行路自多岐,已踏归途尚虑非。
迄犬只知人是盗,不知人亦夜来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夜归》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个深夜归家者的微妙心理,读来既有趣又引人深思。

前两句写赶路人急匆匆走在岔路多的归途上,明明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却还在担心"是不是走错了"。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我们都有过类似体验,比如下班路上突然怀疑"门锁了吗",越是着急越容易自我怀疑。

后两句突然转到"狗"的视角,是全诗最妙之处:狗看见夜行人就狂吠,认定对方是贼,却不知道这人其实是晚归的主人。这里用狗的误解制造了戏剧性反差——狗只凭本能判断,而人却能体会到更深层的无奈:夜归者被自家狗当贼的尴尬,暗含了"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全诗像一幕微型喜剧:黑暗中一人匆匆赶路,突然被狗叫声吓一跳,发现竟是自家狗。我们既能会心一笑,又能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好心被当贼"的无奈时刻。诗人用20个字就抓住了人性中共通的体验,这正是古典诗词"以小见大"的魅力。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