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

大江西风三日起,激起怒涛三万里。
客子口噤悄无语,纵有高楼危莫倚。
楼前秃树剩几叶,更有咽蝉埋叶里。
大船小船不见影,冲沙入峡苍黄舣。
偶笼窄衫上冈头,茫茫莫辨天与水。
浪花旋舞山岳迸,鳞鳞白露江豚齿。
乾坤浩渺昏八极,秋高伟事无过此。
正愁梧上凤栖空,谁传水底蛟斗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充满压迫感的秋江风暴图,语言充满力量感,像一幅动态的油画。

开头两句像电影特效般震撼:连续三天的西风把长江搅得巨浪滔天,怒涛仿佛能冲上三万里的高空。这种夸张手法让人瞬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狂暴力量。

接着镜头转向人类:旅人吓得不敢说话,就算有高楼也不敢靠近窗户——因为狂风可能把整栋楼吹垮。树上仅剩的枯叶里,还藏着奄奄一息的秋蝉,连蝉鸣都像被风噎住了。江面上所有船只突然消失,原来都紧急躲进了峡谷避难。

诗人自己冒险穿着被风吹得紧贴在身的单衣爬上高坡,看到天地完全混为一体,浪花像在跳死亡之舞,江豚跃起时露出的白牙像会咬人的刀刃。整个世界仿佛回到了混沌初开的状态,在诗人眼中,这竟成了秋天最壮观的"伟事"。

最后笔锋突然转向忧虑:凤凰(象征祥瑞)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却听说水底有蛟龙(象征灾祸)在恶斗。这个结尾很妙,把自然风暴悄悄转化成了对人间命运的隐喻,让人联想到社会动荡或人生困境。全诗就像用风暴比喻人生难关,越是狂暴的景象,越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与坚韧。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