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

旧闻通印名,海错珍莫踰。
火气烁鳞鬣,卤香泛庖厨。
泥泥子盈胞,鲜美祸所区。
生如粒芥微,多若囊粟储。
他年想吞舟,勿轻此锱铢。
一咀命千百,虽甘汝安无。
穷冬孚乳时,罩䍡海为虚。
含冻体犹僵,得潟味已渝。
虐戏等刳孕,淫刑几戮孥。
人深襁褓恩,在物爱岂殊。
闽风易杀子,盥水沈其躯。
讵有恻怛心,旁推及豚鱼。
相残人兽均,自残兽不如。
哦诗化蛮獠,因警饕餮徒。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鱼子酱的制作过程为切入点,深刻批判了人类为口腹之欲对自然生命的残忍伤害。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虽甘汝安无")描写鱼子酱的珍贵:用"通印名"(像印章般整齐排列)、"海错珍"(海鲜珍品)形容其名贵,但随即揭示这美味背后是无数鱼卵的生命代价。"一咀命千百"(吃一口死千百条生命)形成强烈反差。

第二层("穷冬孚乳时"到"在物爱岂殊")具体描写捕杀场景:冬季正是鱼群产卵季节,渔民却用密网("罩䍡")将整片海域捞空。刚产下的鱼卵还带着母体温度("含冻体犹僵")就被腌制,诗人将此比作"刳孕"(剖开孕妇肚子)般残忍。

第三层(最后八句)升华到生命伦理:诗人痛斥人类对待动物比野兽更凶残——野兽不会伤害幼崽("自残兽不如"),而闽地风俗甚至会把女婴溺死("盥水沈其躯")。最后两句如当头棒喝:人类残害动物与自相残杀本质相同,这种暴行连野兽都不如。

全诗最震撼的是将"吃鱼子酱"与"杀婴"并置:鱼卵如"襁褓"中的婴儿,人类为口腹之欲大规模杀戮的行为,本质上与溺婴无异。这种跨越物种的生命共情,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警世意义。诗人用"饕餮"(传说中贪食的怪物)比喻贪婪食客,至今仍是对铺张饮食文化的犀利批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