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莫子偲游赵州赴陈刺史之招
黄沙舞风白日晡,眲叟束书戒仆夫。
何事犯寒须冻结,南渡衡滱饥来驱。
臣朔履破不足道,君亦如此堪卢胡。
蚤年高名动帝都,西南郑莫称两儒。
犍为文学毋敛尹,三千年上攀为徒。
涩体惯作孟郊语,瘦硬能为李潮书。
今年京国朋不孤,瑰琦跌宕刘与吴。
经生壮士各异态,臭味自合无差殊。
刘归吴逝君去国,远游宝璐何人沽。
君诗送我西山麓,重裘装缠秋林疏。
我歌送君燕市外,剑筑萧瑟冬原枯。
勿饮赵茶浇赵酒,平原公子无时无。
何事犯寒须冻结,南渡衡滱饥来驱。
臣朔履破不足道,君亦如此堪卢胡。
蚤年高名动帝都,西南郑莫称两儒。
犍为文学毋敛尹,三千年上攀为徒。
涩体惯作孟郊语,瘦硬能为李潮书。
今年京国朋不孤,瑰琦跌宕刘与吴。
经生壮士各异态,臭味自合无差殊。
刘归吴逝君去国,远游宝璐何人沽。
君诗送我西山麓,重裘装缠秋林疏。
我歌送君燕市外,剑筑萧瑟冬原枯。
勿饮赵茶浇赵酒,平原公子无时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写给好友莫友芝(字子偲)的送别之作。全诗用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劝勉。
前八句描绘了莫友芝冒着风沙严寒赶路的场景:黄沙漫天、白日昏暗,老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诗人用"犯寒""冻结""饥驱"等词,暗示友人此行是为生计所迫的无奈远行。"臣朔履破"(用汉代东方朔鞋破的典故)和"君亦如此"的对比,既写友人清贫,又暗含对其品格的赞赏。
中间十二句回顾了莫友芝的才学与交游:年轻时文名震动京城,与诗人并称"西南两儒";学问可追慕三千年前的先贤,诗风如孟郊般苦涩沉郁,书法似李潮般瘦劲有力。在京结交刘、吴等奇士,虽然性格各异但志趣相投。如今友人离散,更显知音难觅。
最后八句转入送别主题:先回忆秋日西山共游时互赠诗文的温馨,再写眼前冬日枯原送别的萧瑟。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劝友人莫贪恋赵地的茶酒享受(暗指功名利禄),因为像战国平原君那样真正惜才的人早已不存,既是提醒友人保持操守,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黄沙舞风""剑筑萧瑟"等画面感极强的意象烘托离别氛围
2. 通过"重裘秋林"与"枯冬原野"的冷暖对比强化情感
3. 结尾用历史典故委婉批评时局,体现文人风骨
4. 语言虽平实但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有对其际遇的怜惜,更有深沉的劝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