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年里中有人都者偶占五篇寄友海内交旧见之共诧以为洪体 其四 蒋上舍馨

里中谁最忆,我忆杏花楼。
杏花既巳枯,种杏人在不。
虽无一株花,花下石尚留。
虽无种花人,画象悬楼头。
昔为大母居(谓外王母龚太孺人),今属孙曾游。
孙曾昨问讯,敬我齿巳优。
童年看花诗,黏壁尚四周。
种杏曾几时,一读一泪流。
检点楼下人,半又客远州。
阿三庶雁行,阿二(廷耀)尚兄事。
何时续栽花,吾当日三至。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诗的开头,诗人问:“里中谁最忆?”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谁最怀念过去?紧接着,诗人回答:“我忆杏花楼。”他怀念的是曾经种满杏花的楼台。这里,杏花楼成了一个象征,代表着诗人与亲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然而,杏花已经枯萎,种花的人也不知是否还在。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虽然花已不在,但花下的石头依然存在;虽然种花的人可能不在了,但他的画像还挂在楼头。这些细节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接着,诗人提到这座楼曾经是他的祖母居住的地方,现在则由晚辈们使用。晚辈们来问候他,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老。童年时写的关于杏花的诗,还贴满了墙壁,仿佛在提醒着他曾经的时光。每读一次这些诗,诗人都会流泪,感慨时光飞逝。

诗的结尾,诗人提到了一些亲友的名字,表达了希望他们能重新种上杏花,让他能再次来到这里的愿望。诗人期待着再次与亲友相聚,重温旧日的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杏花楼的变迁,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情感非常细腻,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