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十首 其九

变风而下世无诗,幼学西昆壮耻为。
老去仅名小家数,向来曾识大宗师。
百年不觉皤⑴双鬓,一字谁能断数髭。
诚叟放翁几曾⑵死,著鞭万一许⑶肩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顾自己诗歌创作历程的感慨之作,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人生感悟。

前四句是作者对自己诗歌风格的反思:年轻时看不起当时流行的"西昆体"诗歌(宋代一种辞藻华丽的诗风),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现自己终究没能成为诗坛大家,只能算是个"小家数"(小有名气的诗人)。这里既有对年轻气盛的反思,也暗含对诗歌大师的敬仰。

五六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写创作艰辛:百年光阴不知不觉染白了双鬓,而为了推敲一个字,甚至要捻断好几根胡须。这种"苦吟"形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诗歌创作的不易。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提到诚斋(杨万里)、放翁(陆游)这些诗坛大家,说他们虽然去世但精神永存。作者谦逊地表示,或许自己还能努力追随他们的脚步。"著鞭"这个动作描写,把追赶前辈的抽象概念变得鲜活可感。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一位白发老诗人坦然承认自己的局限,却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赤诚和对前辈的敬仰。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谦逊态度,正是最能引起普通人共鸣的人生智慧。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