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燖得羽毛纁,强效忠来谁愿闻。
四十颇能知学易,眼前消息不劳君。

现代解析

这首《鸦》通过描绘一只乌鸦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日中燖得羽毛纁”这一句,描述了乌鸦在正午时分被太阳晒得羽毛发红。这不仅仅是描写自然景象,更暗示了乌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和不易。它象征着人在困境中的坚持和不屈。

“强效忠来谁愿闻”则进一步表达了乌鸦的孤独和无奈。即使它努力表现出忠诚,却没有人愿意倾听或理解。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并不一定会被他人认可或关注,孤独感油然而生。

“四十颇能知学易”这一句,引用了《易经》的典故,暗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乌鸦(或者说人)逐渐领悟到生活的简单道理。这里的“学易”不仅指学习《易经》,更是指学会了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简单的生存之道。

“眼前消息不劳君”是这首诗的最后一笔,表达了乌鸦(或人)已经看透了世间的纷扰,不再需要依赖他人或外界的讯息来生活。它独立自主,内心平静,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整首诗通过乌鸦的形象,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孤独和世态炎凉时的内心状态和处世态度。它告诉我们,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要保持坚韧和独立,学会从复杂的生活中寻找简单的真理,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哲理既深刻又实用,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