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姜西溟来到都城后所写,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打算。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与豁达。
逐句解析:
1. “濩落生涯久自疑,重来笑我亦胡为。”
- 开篇作者感叹自己多年来事业不顺,生活漂泊,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选择。如今再次来到都城,自己也觉得好笑,不知道为什么要来。
- 濩落:原指葫芦大而空,这里比喻人生虚度、无所成就。
- 胡为:为什么,表示自嘲。
2. “曾从祖父承馀泽,只道科名似盛时。”
- 作者曾经依靠祖辈的余荫,以为科举功名可以像家族鼎盛时期一样顺利获得,但现实并非如此。
- 馀泽:祖辈留下的福荫或资源。
- 科名:科举功名,古代读书人通过考试做官的途径。
3. “逐客幸蒙宽后议,怜才何敢望新知。”
- 作者曾被排挤(可能是官场失意),但幸运的是后来舆论对他宽容了一些。他虽然希望有人赏识自己的才华,但不敢奢望结交新的权贵。
- 逐客:被排挤、不受欢迎的人。
- 怜才:爱惜人才,这里指希望得到赏识。
4. “不如蚤筑畦风阁,结伴归耕未算迟。”
- 最后作者看开了,觉得不如早点回乡,建一座小楼(“畦风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耕种,现在回去还不算太晚。
- 蚤:同“早”。
- 畦风阁:可能是作者想象中的隐居之所。
- 归耕:回乡务农,象征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整体理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感慨。他曾经依赖家族背景追求功名,但现实让他屡屡受挫,甚至被排挤。然而,他并没有一味抱怨,而是选择坦然接受,并决定回归田园,过一种简单自在的生活。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豁达,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途失意后常见的心态——归隐。
魅力所在:
- 真实感: 作者不掩饰自己的失败和困惑,读来让人共鸣。
- 豁达心态: 虽然人生不如意,但他选择放下,追求内心的平静。
- 田园向往: 最后两句描绘的归隐生活,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也是许多人对“诗和远方”的想象。
现代意义: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难免有挫折,但重要的是学会放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追求功名还是回归平凡,只要内心自在,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