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通过几个生活细节展现主人的品格和审美。
前四句写主人的待客之道:客人来访时,主人会热情地停下马车("投辙")相迎;准备宴席时必定选用新鲜食材。煮茶用的是清澈无杂质的泉水("无色水"),熏香也追求天然雅致,不用浓烟熏染。这些细节体现主人待客真诚、生活讲究但不浮夸的品格。
后四句转向书斋生活:主人翻阅先贤的典籍("高十披先传"),整理过去的功绩记录("稽勋拾旧编")。书斋边的藤蔓缠绕着小阁楼,新生的藤叶像一串串小铜钱点缀其间。这里通过书房环境和自然景物的交融,展现主人既有治学之严谨,又不失生活情趣的文人形象。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既热情好客、又清雅自持的文人形象,将日常生活细节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传递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特别是最后藤花青钱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暗含对清贫自守生活方式的肯定。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